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一言革面,愿比家奴,之死靡他。”明·李贽《昆仑奴》:“忠臣侠忠,则扶颠持危,九死不悔,志士侠义,则临危自奋,之死靡他。”
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忠诚。
又不见张公鏖战暮及晡,之死靡他期捐躯!清·伍观澜《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》诗
明·李贽《焚书·卷四·杂述·昆仑奴》:「忠臣侠忠,则扶颠持危,九死不悔,志士侠义,则临危自奋,之死靡他。」
之字起名寓意是: 持之以恒、善良温婉。查看名字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⒈ 丧失生命,与“生”、“活”相对:死亡。死讯。死刑。死囚。死棋。死地。生离死别。死有余辜。
⒉ 不顾生命:死志(牺牲生命的决心)。死士(敢死的武士)。死战。
⒊ 固执,坚持到底:死心塌地。死卖力气。
⒋ 无知觉:睡得死。
⒌ 不活动,不灵活:死结。死理。死板。
⒍ 不通达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
⒎ 过时,失去作用:死文字。
⒏ 极,甚:乐死人。
⒈ 浪费,奢侈:靡荡。靡费。侈靡。
⒉ 分散:靡散(消灭)。
⒊ 古同“糜”,糜烂。
⒈ 称你、我以外的第三人,一般指男性,有时泛指,不分性别:他们(可包括男性和女性)。他杀。
⒉ 别的,另外的:他人。他日。他乡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其他。
⒊ 虚指:睡他一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