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严经》卷八:“我无欲心,应汝行事,于横陈时,味同嚼蜡。”
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但世人一见了功名,便舍着性命去求他,及至到手之后,味同嚼蜡。(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)
“同”,不能读作“tòng”。
“嚼”,不能写作“爵”。
味同嚼蜡和“索然无味”都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语言无味。但味同嚼蜡偏重于“嚼蜡”无味之极;应用范围比较小;是形象的比喻;而“索然无味”是简单的陈述;偏重于毫无兴味;除用于表示文章或讲话外;还可用来表示人、景物等。
最乏味的文章(谜底:味同嚼蜡)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但世人一见了功名,便舍著性命去求他,及至到手之后,味同嚼蜡。」
如:「这本书读起来,味同嚼蜡。」
枯燥乏味 枯燥无味 索然无味 味如鸡肋
津津有味 其味无穷 易牙之味 味胜易牙
be as dry as dust
無味乾燥(むみかんそう)なこと
trocken(langweilig)
безвкусный(полная безвкусица)
⒈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:味觉。味道(亦指兴趣)。滋味。
⒉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:气味。香味儿。
⒊ 情趣:趣味。兴味。意味。津津有味。
⒋ 体会,研究:体味。耐人寻味。
⒌ 量词,指中草药的一种:五味药。
⒈ 一样,没有差异;相同。同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同侪(同辈)。同庚(同岁)。同年。同胞。同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同仁(同人)。同仇敌忾。同工异曲。同室操戈。情同手足。
⒉ 共,在一起(从事):共同。同学。同步。殊途同归。同舟共济。
⒊ 和,跟:同流合污。
⒋ 姓。
⒈ 用牙齿咬碎:细嚼慢咽。味同嚼蜡。
⒈ 动物、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,具有可塑性,易熔化,不溶于水,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:石蜡。蜂蜡。蜡版。蜡笔。蜡疗。蜡染。蜡人。蜡纸。蜡烛。蜡黄(形容颜色黄得像蜡)。蜡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