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书·卷七二·鲍宣传》:「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。」
⒈ 用竹篾、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(通常称“簸箕”):箕帚。
⒉ 簸箕形的指纹,不成圆形:斗(dǒu )箕。
⒊ 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⒋ 姓。
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峦。山川。山路。山头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
⒉ 形状像山的:山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
⒊ 形容大声:山响。山呼万岁。
⒋ 姓。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⒈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⒉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⒊ 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⒋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⒌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⒍ 礼度:礼节。
⒎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⒏ 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⒐ 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⒑ 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⒒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⒓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