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:魚倚切;《集韻》:魚綺切,𡘋音艤。
《說文》作螘,蚍蜉也。
《爾雅・釋蟲》:蚍蜉,大螘。
【疏】螘,通名也,其大者別名蚍蜉,俗呼馬蚍蜉;小者卽名螘,齊人呼螘蛘。
《方言》曰:蚍蜉,齊魯之閒謂之蚼蟓,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,燕謂之蛾蛘。其場謂之坻,或謂之垤是也。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,一名朾螘,有翅而飛名𧕈,卽飛螘也。
《古今注》:河內人𡘋河而見人馬數千萬,皆如黍米,遊動往來;以火燒之,人皆是蚊蚋,馬皆是大蟻,故名蟻曰元駒。
《續博物志》:白蟻,聞竹雞之聲化爲水。
义
又,蟻裳。
《書・顧命》:麻冕蟻裳。
【傳】蟻,裳名,色元。
义
又,蟻丘,山名。
《莊子・則陽篇》:孔子之楚,舍于蟻丘之漿。
义
又,白蟻,馬名。
《博物志》:周穆王八駿,三曰白蟻。
义
又,浮蟻,醪汁滓酒也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浮蟻若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