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襲〕字拼音是(xí),部首是衣部,总笔画是22画。
〔襲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龍、衣”。
〔襲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衣,龖省聲。本义是死者穿的衣服,衣襟在左邊。
〔襲〕字仓颉码是YPYHV,五笔是UEGE,四角号码是01732,郑码是SISR。
〔襲〕字的UNICODE是U+897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186,UTF-32:00008972,UTF-8:E8 A5 B2。
〔襲〕字异体字是㦻 、袭 、𥫄 、𧟛 、𧟟 。
graveclothes;
襲,左衽袍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凡斂死者,左衽,不紐。
陳襲事於房中,西領南上,不綪。 —— 《儀禮·士喪禮》。鄭玄注:「襲事,謂衣服也。」
襲衣(屍衣;也指古代行禮時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);襲玩(衣着器用)
a suit;
賜衣被一襲。 —— 《漢書·昭帝紀》。注:「一稱也。猶今一副。
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東平憲王蒼傳》
袈衣一襲,止用一兩。 —— 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
襲衣(成套衣服);襲衣兼食(成套衣服,多盤菜餚。謂生活優裕)
layer;
棺槨數襲。 —— 《呂氏春秋》
carry on as before;
今襲跡於齊晉,欲國安存,不可得也。 —— 《韓非子·孤憤》
五帝不相復,三代不相襲。 ——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
漢興,仍襲 秦制。 —— 《後漢書·宦官傳論》
襲譯歐西人之言。 —— 清· 梁啓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沿襲(依照舊傳統辦理);襲因(依照舊例);襲跡(依照前人的遺蹟)
succeed;
世官九等,皆有襲職,有替職。 —— 《明史·職官志一》
賁瑞早已辭世, 賁璽依例襲了侯爵。 —— 《一層樓》
世襲(指帝位、爵位等世代相傳);襲職(繼承官職);襲位
repeat;
趙孟曰:「吾卜於此起兵,事不再令,卜不襲吉。行也。」 —— 《左傳·哀公十年》。 杜預注:「襲,重也。」
襲吉(卜若不吉則止,不可因而重卜;重卜而得吉,叫做襲吉)
merge;
天地比,齊秦襲。 —— 《荀子》
襲從(言兩者相合);襲然(合一的樣子)
raid;
凡師有鐘鼓曰伐,無曰侵,輕曰襲。 —— 《左傳·莊公二十九年》
掩人不備,行不假途,人銜枚,馬勒繮,晝伏夜行,爲襲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·誅伐》
城上早插蜀兵旗號:原來已被 魏延襲了。 —— 《三國演義》
慧室襲月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魏策》
荊人慾襲 宋。 —— 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恐漢襲之。 —— 《漢書·李廣蘇建》
謀襲蔡州。 —— 《資治通鑑·唐紀》
率衆襲之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偷襲;奔襲;侵襲;奇襲;夜襲;空襲
put;
寒不敢襲,癢不敢搔。 —— 《禮記》
wear;
衣屍曰襲。襲,匝也,以衣周匝覆之也。 —— 《釋名·釋喪制》
襲屍(爲死者穿衣);襲朝服
cover;
張甲乙而襲翠被。 —— 張衡《西京賦》
襲裘(古代盛禮時,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於外)
attack;
芳氣襲人是酒香。 —— 《紅樓夢》
襲人(侵襲到人。薰人)
《说文解字•衣部》:“袭,左衽袍。”
《史记•卷四三•赵世家》:“赐相国衣二袭。”
《汉书•卷七•昭帝纪》:“有不幸者,赐衣被一袭。”
汉•刘熙《释名•释丧制》:“衣尸曰袭。袭,匝也。以衣周匝,覆衣之也。”
《礼记•内则》:“寒不敢袭,痒不敢搔。”
《文选•司马相如•上林赋》:“袭朝服,乘法驾。”
宋•苏轼〈和陶归去来兮辞〉:“岂袭裘而念葛,盖得称而丧微。”
《左传•哀公十年》:“吾卜于此起兵,事不再令,卜不袭吉。”
《淮南子•泛论》:“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。”
《史记•卷二四•乐书》:“五帝三王,乐各殊名,示不相袭。”
《文选•陆机•文赋》:“或袭故而弥新,或沿浊而更清。”
沿袭、因袭。
《左传•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故袭天禄,子孙赖之。”
世袭。
《左传•庄公二十九年》:“凡师有钟鼓曰伐,无曰侵,轻曰袭。”
偷袭、侵袭。
《楚辞•屈原•九歌•少司命》:“绿叶兮素枝,芳菲菲兮袭予。”
春风袭面、凉意袭人。
《淮南子•天文》:“天地之袭精为阴阳。”
汉•高诱•注:“袭,合也;精,气也。”
因袭、沿袭、抄袭。
袭位、世袭、袭封。
袭击、空袭、夜袭。
清香袭人、冷气袭人。
寒不敢袭,痒不敢搔(《礼记‧内则》)、袭朝服,乘法驾(《文选‧司马相如‧上林赋》)。
一袭白衣、两袭棉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