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,用于男性。
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,身穿一身学生装,显得文质彬彬。
“质”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“彬”,不能写作“斌”。
文质彬彬和“温文尔雅”都形容人态度温和、从容、举止斯文。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;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;有气派;口语中也可用;“温文尔雅”偏重于温和;仅用作书面语。
中山先生素有礼貌(谜底:文质彬彬)
《论语·雍也》:「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」《镜花缘·第一五回》:「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,极其清秀。」
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
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
suave
上品(じょうひん)で礼儀正(れいぎただ)しい
manières doucereuses
gebildet und hǒflich
деликáтый(быть мягким в обращении)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⒈ 本体,本性:物质。流质(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)。实质。质言(实言)。沙质。本质。质点。品质。性质。素质。资质。
⒉ 朴素,单纯:质朴。质直。
⒊ 问明,辨别,责问:质疑。质问。质询。对质。
⒋ 抵押或抵押品:人质。
⒌ 同“贽”,礼物。
⒈ 〔彬彬〕形容文雅,如“彬彬有礼”。
⒈ 〔彬彬〕形容文雅,如“彬彬有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