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渡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狐之为兽,又多猜疑,故听河冰无流水声,然後敢渡。”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别浦宵凝,狐听之声乍绝;回汀晓合,虫疑之质俄生。唐·林滋《阳冰赋》
⒈ 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⒉ 姓。
⒈ 用耳朵接受声音:听力。听写。听觉。聆听。洗耳恭听。
⒉ 顺从,接受别人的意见:言听计从。
⒊ 任凭,随:听任(rèn )。听凭。听之任之。
⒋ 治理;判断:听讼(审理案件)。听政。
⒌ 量词,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、饮料等:一听可口可乐。
⒈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⒉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⒋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⒌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⒍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⒎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
⒉ 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
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
⒋ 名誉:名声。
⒌ 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