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:奴巧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女巧切,𡘋鐃上聲。
《說文》:擾也。
《釋名》:物繁則相雜撓也。
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撓亂我同「盟」。
【註】乃卯反 —— 或作摎。
音
又,《說文》:一曰捄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尼交切,音鐃 —— 抓也、搔也,亦擾也。
又,屈也。
《孟子》:不膚撓。
【趙岐註】讀平聲 —— 或作𢪼。
音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女敎切,音鬧 —— 義同。
《左傳・成二年》:畏君之震,師徒撓敗。
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所愛者,撓法活之。
《前漢・劉向傳》:守正不撓。
音
又,《唐韻》:呼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呼高切,𡘋音蒿 —— 攪也。
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匈奴之衆易撓亂也。
【註】火高反,其字从手。
音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爾紹切,音繞 —— 亦屈也。與揉同。
音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人要切,饒去聲 —— 纏也。與繞同。
《史記・太史公自序》名家苛察繳繞,或作撓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馨幺切,音嘵 —— 撓挑,宛轉也。
义
《正字通》:撓、橈,从手、从木,古互通;與鐃从金,音同義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