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烏侯切,音謳。
《說文》:小盆也。
《廣韻》:瓦器。
《正韻》:今俗謂盌深者爲甌。
《爾雅・釋器》:甌瓿謂之瓵。揚子《方言》:罃甈謂之盎,其小者謂之升甌。
义
又,金甌。
《唐書・崔琳傳》:初,明皇每命相,皆先書其名。一日,書琳等名案上,會太子入,覆以金甌,曰:此宰相名,若自意之,卽中,且賜酒㊟〔此宰相名,若自意之,誰乎?卽中,且賜酒〕。太子曰:非崔琳、盧從愿乎。帝曰:然。
义
又,《韻會》:西甌,地名,駱越別種。
又,東甌,閩中地。
《史記・趙世家》:夫翦髮文身,錯臂左衽,甌越之民也。
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劉氏云:今珠崖、儋耳謂之甌人,是有甌越。
《正義》曰:屬南越,故言甌越。
《輿地志》云:交址,周時爲駱越,秦時曰西甌,文身斷髮避龍,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。
又,《東越傳》:乃立搖爲東海王,都東甌。
【註】《索隱》曰:姚氏云:甌,水名。
《永嘉記》:水出寧城十餘里,去郡城五里,入江;昔有東甌王都城,有亭,積石爲道,今猶在也。
《山海經》:甌居海中。
【註】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,在岐海中也。
义
又,《史記・滑稽傳》:甌窶滿篝。
【註】《正義》曰:甌窶,謂高地狹小之區,得滿篝籠也。
义
又,《史記・匈奴傳》:中有棄地,莫居千餘里,各居其邊爲甌脫。
【註】韋昭曰:畍上屯守處。
《索隱》曰:服虔云:作土室以伺漢人。
又,《纂文》曰:甌脫,土穴也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於口切,音毆 —— 西甌,駱越別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