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前漢・郊祀志師古註》如種韭畦之形,於畦中各爲一土封。又云,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,命曰畤,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。
謹按師古註係𠀤解畦字。祠之至曰畤十二字係郊祀志正文非註文。謹據前漢書原文改爲前漢郊祀志作畦。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,各爲一土封也。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,命曰畤。註名其祭處曰畤。
又《哀四年》夏伐晉,取郉任欒鄗,逆畤隂人盂壷口。
謹照原文夏上增國字。
〔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畤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ì、chóu、s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寺。
〔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ì] ⑴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。⑵ 水中的小块陆地:“归雁映兰~。”⑶ 田际;田界。⑷ 土高出的地方。⑸ 古通“庤”,储备。⑹ 古通“沚”,小渚。㈡ [chóu] ⑴ 古同“畴”,地名。㈢ [shì] ⑴ 古同“蒔”,移栽;分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