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:洛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憐蕭切;《正韻》:連條切,𡘋音膫。
《說文》:耳鳴也。
义
又,《韻會》:語助。
《詩・唐風》:椒聊之實。
【傳】椒聊,椒也。
【疏】聊,語助也。
义
又,《博雅》:聊,苟且也。
《詩・衞風》:孌彼諸姬,聊與之謀。
【傳】聊,願也。
【箋】聊,且略之辭。
《晉書・阮籍傳》:聊復爾耳。
义
又,賴也。
《前漢・張耳陳餘傳》:使天下父子不相聊。揚子《方言》:此其計畫,無所聊賴。
义
又,左思〈吳都賦〉: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。
【註】聊浪,放曠貌。
义
又,地名。
《左傳・昭二十年》:聊攝以東。
【註】聊攝,齊西界也,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。
《史記・韓王信盧綰傳》:破豨將張春於聊城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力求切,音騮 —— 木名。引《爾雅》朻者聊。
〇【按】《爾雅・釋木》音義,聊音寮,無騮音。未審《集韻》何據。
音
又,《楚辭・九歎》:耳聊啾而戃慌。
【註】聊啾,耳鳴。聊音留。
义
又,阿蘭聊,西域國名。
《後漢・西域傳》: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。
义
又,與騮同。
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華聊、綠耳之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