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爾雅・釋蟲》鼃𪓰,蟾諸。〔註〕似蝦蟆,居陸地,淮南子謂之去蚊。
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。鼃改鼀。淮南子下去子字。蛟改蚥。
《元中記》蟾諸頭生角者,壽千歲。
謹照原文壽千歲上增食之二字。
〔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蟾〕字拼音是ch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詹,五行属金。
〔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虫,詹( zhān )声。本义是蟾蜍( chú。
〔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án] ⑴ 〔~蜍〕两栖动物,皮上有许多疙瘩,内有毒腺,形状像蛙。吃昆虫、蜗牛等,对农业有益。俗称“癞蛤蟆”、“疥蛤蟆”;古代称“蟾诸”。简称“蟾”,如“~酥”(色白,可入药)。“~宫”(月亮)。“~桂”。“~轮”(圆月)。“~辉”、“~光”、“~魄”(均指月光)。“~宫折桂”(旧喻科举考试登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