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廣韻》:古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居侯切,𡘋音溝。
《玉篇》:鐵曲也。
义
又,《廣韻》:劒屬。
《韻會》:古兵有鉤、有鑲,皆劒屬。引來曰鉤,推去曰鑲。
《前漢・韓延壽傳》:鑄作刀劒鉤鐔。
【註】鉤,亦兵器也。似劒而曲,所以鉤殺人也。
义
又,劒環。
《戰國策》:無鉤竿鐔蒙須之便。
【註】鉤,劒頭環。
《史記・楚世家》:楚國折鉤之喙,足以爲九鼎。
【註】凡戟有鉤喙,鉤口之尖也。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,足以爲鼎也。
义
又,劒名。
《淮南子・修務訓》:純鉤魚腸。
【註】純鉤,利劒名。
义
又,刀名。鮑照樂府:錦帶佩吳鉤。沈括曰:吳鉤,刀名也。刀彎,今南蠻用之,謂之葛黨刀。李賀詩:男兒何不帶吳鉤。
义
又,釣鉤。
《莊子・外物篇》:任公子爲大鉤巨緇,五十犗以爲餌,蹲乎會稽,投竿東海,旦旦而釣。
义
又,帶鉤。
《孟子》:豈謂一鉤金。
【註】鉤,帶鉤也。
义
又,刈禾鐮曰刈鉤。
《前漢・龔遂傳》:遂爲渤海太守,賊棄弓弩而持鉏鉤。
义
又,幔鉤。
《隋書・蘇威傳》: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,盛陳節儉之美,帝爲改容。
义
又,馬頷鉤。
《詩・大雅》:鉤膺鞗革。
【註】婁頷之鉤。
义
又,凡縣物者曰鉤。亦曰鹿觡、曰鉤格。見揚子《方言》。
义
又,鉤物也。
《左傳・襄二十三年》:或以戟鉤之。
义
又,《正字通》:鉤索義理,猶言窮理也。
《易・繫辭》:鉤深致遠。
【疏】物在深處,能鉤取之。
又,繞也。
《儀禮・鄕射禮》:豫則鉤楹內。
【註】鉤楹,繞楹而東也。
义
又,屈也。
《戰國策》:弓撥矢鉤。
【註】鉤,矢鋒屈也。或作拘,古通。
义
又,留也。
《前漢・鮑宣傳》:使吏鉤止丞相掾史。
【註】鉤,留也。
义
又,致也。
《前漢・趙廣漢傳》:善爲鉤距,以得事情。
【註】鉤,致也;距,閉也。使對者無疑,示若不問而自知,衆莫覺所由以閉,其術爲距也。
《前漢・陳萬年傳》:咸皆鉤校,發其姦臧。
义
又,規也。
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帶鉤矩而佩衡兮。
【註】鉤,規也;矩,方也。
义
又,牽引也。
《後漢・靈帝紀》:皆爲鉤黨下獄。
【註】鉤,謂相牽引也。
义
又,車名。
《禮・明堂位》:鉤車,夏后氏之路也。
【註】鉤,有曲輿者也。
义
又,車心木。
《易・小畜》輿脫輻〔疏〕:謂輿下縛木,輿軸相連,鉤心之木是也。
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車人》:以鑿其鉤。
【註】鉤,鉤心。
义
又,射具。
《詩・小雅》:決拾既佽。
【疏】決,鉤弦也。
义
又,服飾名。
《儀禮・士虞禮》:鉤袒。
【註】如今擐衣也。
【疏】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,故云如今擐衣也。
义
又,星名。
《後漢・班固傳・兩都賦》:周以鉤陳之位。
【註】《前書音義》曰:鉤陳,紫宮外星也。宮衞之位亦象之。
又,鉤鈐。詳前鈐字註。
义
又,《字彙補》:鉤芒,神名。與句芒同。
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。
义
又,漢宮名。
《前漢・車千秋傳》:鉤弋夫人。
【註】鉤弋,宮名。趙婕妤好居之,故號鉤弋夫人。
又,《列仙傳》: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,故號焉。
义
又,宦者署。
《前漢・昭帝紀》:上耕於鉤盾弄田。
【註】鉤盾,宦者近署。
义
又,官名。
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又中書謁者、黃門、鉤盾、尚方、御府、永巷、內者、宦者,八官令丞。
【註】鉤盾,主近苑囿。
义
又,地名。
《前漢・李陵傳》:遮鉤營之道。
【註】單于要害道。
义
又,水名。
《爾雅・釋水》:九河,八鉤盤。
【註】水曲如鉤流盤桓也。
【疏】在東光之南,鬲縣之北。
义
又,草名。
《爾雅・釋草》:鉤,芺。
【註】大如拇指,中空,莖頭有臺,似薊,初生可食。
【疏】薊類也,一名鉤,一名芺。
【又】鉤,姑。
【註】鉤,[⿰𡝤瓜]也,一名王瓜,實如瓝瓜正赤,味苦。
《博雅》:茛鉤吻也。
义
又,藤名。
《山海經》:其上多桃枝、鉤端。
【註】郭云:鉤端,桃枝屬。吳任臣曰:鉤端,藤也。
义
又,鳥名。
《山海經》:有鳥焉,其狀如鳧而鼠尾,善登木,其名曰絜鉤。
义
又,藏鉤。
《風土記》:京師人,𦡳日後爲藏鉤之戲,分二曹,鬭勝負。李商隱詩:隔坐送鉤春酒暖。
音
又,《正韻》與鬮同。
《荀子・君道篇》:探籌投鉤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權俱切,音劬 —— 鉤町,西南夷國名。
《前漢・西南夷傳》:立亡波爲鉤町王。
【註】鉤音鉅于反,町音大鼎反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居𠋫切,音冓 —— 鉤梯,攻城具。
《詩・大雅》:以爾鉤援。
【傳】鉤,鉤梯也,所以鉤引上城者。
【釋文】鉤,古𠋫反。
又,古侯反。
音
又,《韻補》叶音拘。古〈日出東南隅行〉:羅敷善采桑,采桑城南隅;靑絲爲籠繩,桂枝爲籠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