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:胡加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何加切,𡘋音遐。
《說文》:魵也。
《爾雅・釋魚》:魵,鰕。
【註】出穢邪國。
【疏】魵魚,一名鰕。
义
又,《爾雅・釋魚》:鯢大者謂之鰕。
【疏】鯢,雌鯨也,大者長八九尺,別名鰕。互詳鯢字註。
义
又,《爾雅・釋魚》:鰝,大鰕。
【註】鰕大者出海中,長二三丈,鬚長數尺,今靑州呼鰕魚爲鰝魚也。虞荔《鼎錄》:宋文帝得鰕魚,遂爲鼎。
义
又,《山海經》:龍魚陵居,狀如狸,一曰鰕,卽有神聖乗之以行九野。
义
又,《說文長箋》同「蝦」。
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鰕,今之海鰕,堪爲酢酺及所呼鰕米者;又,所在水中小鰕,可生㗖;若煼而食之,皆是也。
《正字通》:水蟲,可食,溪澤江海皆有之,磔須鉞鼻,背有斷節,尾有硬鱗,多足好躍,腸屬腦,子在腹外㊟。
又,《南海雜誌》:商舶見波中雙檣遙漾,高可十餘文,意其爲舟。老長年曰:此海鰕乗霽曝雙鬚也。
音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虛加切,音岈。
又,《集韻》:舉下切,音斝 —— 義𡘋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