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函〕字拼音是(hán),部首是凵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函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了、凵、冫、𡿨 ”,五行属水。
〔函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今隶误作函。本义是舌。
〔函〕字仓颉码是UNE,五笔是BIBK,四角号码是17772,郑码是XKZI,中文电码是0428,区位码是2615。
〔函〕字的UNICODE是U+51F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89,UTF-32:000051FD,UTF-8:E5 87 BD。
〔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322,属次常用字。
〔函〕字异体字是㮀 、䤴 、凾 、圅 、椷 、肣 、𠚗 、𦜆 、𦞞 、𦥖 。
函字寓意: 沟通能力强:'函'字具有传递信息、交流的意义,一个以'函'字命名的人可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,善于与人交流和表达。 信函承载希望:'函'字代表信件、信函,给人以期望他们能成为他人生活中的一封希望之信,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。 容纳心胸广阔:'函'字寓意宽广、容纳,以'函'字命名的人可能具备开放的心态,心胸宽广,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,善于包容。
tongue;
圅,舌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若合而函吾中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:“入也。”按,如舌之在口中也。
口上曰臄,口下曰圅。 —— 《通俗文》
噱,圅舌也。 —— 《广雅·释亲》
case;
函封之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函封。
买五人之脰而函之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剑函;镜函
letter;
函仪(信件礼物);函章(信件公文);函片(信件);函札(书信)
mail;
函购
envelope;
发函伸纸,…。 —— 《文选·吴质·答东阿王书》
armor;
函,铠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
函人(制造铠甲的工人)
contain;
席间函丈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容也。”
夫函牛之鼎沸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诠言》。注:“受一牛之鼎也。”
以函夏之大汉兮。 —— 《汉书·扬雄传》。注:“包容也。”
函之如海。 —— 《汉书·叙传》。注:“读与含同。”
臣蜯函珠。 —— 张衡《南都赋》
函夏(包函诸夏。意指中国全部);函括(包含,包括);函盖(包含;概括)
have a capacity of;
函牛(谓能容纳一头牛,指大鼎);函受(犹容纳;包容);函育(容纳化育);函席(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)
case;
函梁君臣之首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函匣(谓置物于匣中);函封(用匣子盛而封之);函首(用匣子装盛人头)
write;
函请(用书信请求或邀请);函调(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;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);函邀(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)
fall into;
若合而函吾中,吾上下必败其左右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上》
函弘(广大。弘,或作宏)
《说文解字•𢎘部》:“函,舌也。”
《周礼•冬官考工记》:“燕无函,秦无庐,胡无弓车。”
郑玄注引郑司农云:“函,铠也。”
《史记•卷八六•刺客传•荆轲传》:“荆轲奉樊於期头函,而秦舞阳奉地图柙,以次进。”
剑函、镜函、石函。
唐•张彦远《法书要录•卷三•武平一徐氏法书记》:“时见宫人出六十余函,于亿岁殿曝之,多装以镂牙轴、紫罗褾。”
全书共十函。
三国魏•吴质〈答东阿王书〉:“信到,奉所惠贶,发函伸纸。”
唐•李商隐〈隋宫〉诗:“乘兴南游不戒严,九重谁省谏书 函。”
来函、函件。
公函、申请函。
《诗经•周颂•载芟》:“播厥百谷,实函斯活。”
汉•郑玄•笺:“函,含也。”
《汉书•卷一○○•叙传上》:“函之如海,养之如春。”
唐•颜师古•注:“函,容也。”
《战国策•燕策三》: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。”
《新五代史•卷三七•伶官传•序》:“方其系燕父子以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庙。”
《汉书•卷六二•司马迁传》:“所以隐忍苟活,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。”
唐•柳宗元〈古东门行〉:“当街一叱百吏走,冯敬胸中函匕首。”
书函、石函、全书十二函。
函件、函授班、来函已悉。
公函、函复、函请鉴核、函送法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