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夏〕字拼音是(xià),部首是夂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夏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𦣻 、夂”或“𦣻 、夊”,五行属火。
〔夏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页( xié ),人头。臼( jù ),两手,攵( suī ),两足。合起来象人形。本义是古代汉民族自称。
〔夏〕字仓颉码是MUHE,五笔是DHTU,四角号码是10407,郑码是ANRS,中文电码是1115,区位码是4736。
〔夏〕字的UNICODE是U+590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2799,UTF-32:0000590F,UTF-8:E5 A4 8F。
〔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862,属常用字。
〔夏〕字的近义词是冬,异体字是夓 、廈 、昰 、𠀼 、𠌘 、𠍺 、𡔰 、𡕭 、𡕻 、𡕾 、𡖃 、𣋗 、𤴞 、𧈄 、𨂮 、𩖳 。
夏字寓意: 在中国文化中,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,被认为是一个文化黄金时代,因此'夏'字在人名中通常被用来表达文化、历史、传承等期望。另外,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,因此'夏'字也可能被用来表达活跃、热情、阳光等期望。此外,'夏'字也有“瑶琴”、“鸟语花香”、“清凉舒适”的含义,这些期望也可能被体现在取名中。
Chinese;
夏,中国之人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 朱骏声曰:“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”
China;
蛮夷猾夏。 —— 《书·舜典》。 孔传:“夏, 华夏。”
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诸夏外土诸侯也。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”
此之谓夏声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服注:“与诸夏同风。”
东夏之命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注:“东方也。”
夏盟(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);夏声(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)
the Xia Dynasty;
构木钻燧于夏后氏。 —— 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始于虞夏。 —— 蔡元培《图画》
夏后皋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虞夏以来。 ——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夏礼(夏代的礼法);夏书(记载夏代史事的书);夏甲(夏朝君主孔甲)
Bactria;
夏国;大夏
big house;
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 —— 《楚辞·哀郢》
见若覆夏屋者矣。 —— 《礼记·檀弓上》
summer;
四月维夏,六月徂暑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夏汛(夏季汛期);夏安居(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,又称“坐夏”);夏畦(夏天治理田畦);夏苗(夏季的禾苗或田猎)
great;
夏,大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
于我乎夏屋渠渠。 —— 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。传:“大也。”
[夏]此字本谊训大也。万物宽假之时也。 ——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自关而西, 秦晋之间,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,谓之夏。 —— 《方言》
夏李(大李);夏屋(大屋);夏海(大海)
magnificent color;
秋染夏。 —— 《周礼》
夏翟(夏狄。羽毛五色的野鸡);夏缦(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)
炎夏、盛夏。
《书经•舜典》:“蛮夷猾夏。”
华夏。
《周礼•天官•染人》:“秋染夏。”
汉•郑玄•注:“染夏者,染五色。”
《楚辞•王襃•九怀•陶壅》:“息阳城兮广夏,衰色罔兮中怠。”
《诗经•秦风•权舆》:“于我乎,夏屋渠渠,今也每食无余。”
酷夏、夏天、炎夏。
华夏、夏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