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bèi、bēi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背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北、⺝ ”或“北、⺼ ”,五行属水。
〔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北声。本义是脊背。
〔背〕字仓颉码是LPB,五笔是UXEF,四角号码是12227,郑码是TIRQ,中文电码是5154,区位码是1719。
〔背〕字的UNICODE是U+80C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972,UTF-32:000080CC,UTF-8:E8 83 8C。
〔背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467,属常用字。
〔背〕字的近义词是负、违,反义词是向、尖、腹、面,异体字是倍 、偝 、北 、揹 、褙 、𧶙 。
back of the body;
背,脊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背者,胸中之府。 —— 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
牛足出背上。 —— 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
然徒步则汗出浃背。 —— 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左手抚鲁直背。 —— 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不呼则杖其背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芒刺在背;背袋(背在背上的口袋);背花(旧时刑罚,即用木棒打背脊,伤破处称背花);背子(半袖上衣)
back of an object;
其船背稍夷。 —— 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即以斧破其背,得剑。 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剑在其背
乘在浪背上前进;刀背;锯背;斧背
north hall;
焉得谖草(萱草),言树(种)之背。 —— 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with the back towards;
背山而面野。 —— 〔英〕赫胥黎著·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以缚背刃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背山起楼;背水战;背依(背靠屏风);背城(背靠自己的城墙);背流(背源而流)
face about; turn round;
背而走,比至其家,失气而死。 —— 《荀子·解蔽》
背画(向后指画)
act contrary to; violate; break;
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
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。 —— 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皆背晋以归 梁。 —— 宋·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·序》
背反(背离叛变);背国(背叛国家);背本(背弃根本)
recite from memory;
他能背全部课文;背书
leave;
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(见背:离开了我,指死去。) —— 李密《陈情表》
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 ——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
好面誉人者,亦好背而毁之。 —— 《庄子·盗跖》
我没有什么背人的事;背人(避开别人)
clasp one's hands behind his back;
背着手
unlucky;
背时鬼(倒霉的人);背霉(倒霉)
back;
背路(偏僻小路);背街;背旮旯儿(偏僻的角落)
hard of hearing;
耳朵有点儿背;背晦(胡涂;昏聩)
have on one's shoulder;
早背胡霜过戍楼,又随寒日下汀州。 —— 罗邺《雁》
背粮食;背头(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);背锅(方言。驼背)
bear;
背了一身债;背利(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);背罪(承担罪责)
山背、刀背。
背著太阳、背山面海、背水一战。
《商君书•君臣》:“今世君不然,释法而以知,背功而以誉。”
离乡背井。
背约、弃理背义、背信忘义。
《文选•李密•陈情表》:“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
《晋书•卷七九•谢安传》:“(玄)上延亡叔臣安、亡兄臣靖,数月之间,相系殂背。”
你是不是背著我干了什么坏事?
《儒林外史•第一三回》:“或一天遇著那小子书背不熟,小姐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。”
背台词。
宋•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然绢地朽烂为数十片,无能修之者。李因荐一匠者,酬佣直四十千,就书室背之。”
走背运、手气背。
耳背、背听。
元•宫大用《范张鸡黍•第一折》:“既然贤弟要去,其路也不背,同往赴会去便了。”
背街小巷。
《红楼梦•第四七回》:“你老人家嫌乏,我背了你老人家去。”
背负重任、背小孩。
驼背、汗流浃背。
书背、背面、力透纸背。
背山临海、背水一战。
背理、背盟、背信弃义。
背时、背运、今天打牌手气很背、罚球未进,运气背。
背他而去、离乡背井。
背著人哭、背著大伙儿干坏事、背地里。
背唐诗、倒背如流。
背剪双手、背著手踱来踱去。
耳背。
背街小巷、这条道不背,很安全。
背孩子、背起书包上学堂。
背一身债、替人背恶名、明明不是我做的,偏让我背罪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