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諡〕字拼音是(shì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諡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㿽”或“訁、㿽”。
〔諡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言,益聲。用言論給予褒貶,故從言。本作「諡」。本义是古代皇帝、貴族、大臣、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。
〔諡〕字仓颉码是YRCMT,五笔是YWGL,四角号码是08612,郑码是SOZL。
〔諡〕字的UNICODE是U+8AE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553,UTF-32:00008AE1,UTF-8:E8 AB A1。
〔諡〕字异体字是謚 、𧨦 。
posthumous title(of emperor, distinguished minister);
諡,行之跡也。 —— 《北堂書鈔》引《說文》
諡者,別尊卑,彰有德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
先王諡以尊名。 —— 《禮記·表記》
誄生時所行爲之諡。 —— 《論衡·道應》
增諡美顯,榮於身後。 —— 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諡法(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,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);諡寶(古代帝王寢墓中,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);諡譜(記載諡號的譜牒);諡名(諡號)
confer;
幸德諡爲洞簫兮。 —— 王褒《洞簫賦》
身死無名,諡爲至愚,恥及父母,爲天下笑。 ——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
諡告(贈諡的文告);諡典(贈諡的典禮)
《说文解字•言部》:“谥,行之迹也。”
《礼记•乐记》:“故观其舞,知其德,闻其谥,知其行也。”
《左传•宣公十年》:“改葬幽公,谥之曰灵。”
谥号、据法议谥。
谥法(评定谥号的法则)、孔子后人谥封为衍圣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