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
《唐韻》:於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於巾切,𡘋音咽。
《說文》:作樂之盛稱殷。
《易・豫卦》:先王以作樂、崇德,殷薦之上帝。
义
又,凡盛皆曰殷。
《書・洛誥》:肇稱殷禮,祀于新邑。
又,〈呂𠛬〉:三后成功,惟殷于民。
义
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殷,中也、正也。
《書・堯典》:日中星鳥,以殷仲春;宵中星虛,以殷仲秋。
【傳】殷,正也,以正春秋之氣節。鄭𤣥曰:殷,中也。春分,陽之中;秋分,隂之中。
又,〈禹貢〉:九江孔殷。
《正義》曰:言甚得地勢之中也。
义
又,衆也。
《詩・鄭風》:殷其盈矣。
《周禮・天官》:陳其殷,置其輔。
又,〈春官・大宗伯〉:殷見曰同,殷覜曰視。
【傳】〔註〕俱訓衆。
义
又,大也。
《禮・曾子問》:服除而後殷祭。
【疏】殷,大也。大祭謂之殷祭。
《莊子・山木篇》:翼殷不逝,目大不覩。
【註】翼大逝難,目大視希,故不見人。
义
又,當也。
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衡殷中州河濟之閒。
《正義》曰:衡,北斗衡也;殷,當也 —— 言斗衡當黃河濟水之閒地。
义
又,國號。
《史記》:契始封商,後盤庚遷都殷墟,攺號曰殷。
《書傳》:殷,亳之別名,在河南。
义
又,姓。
《史記・殷本紀》:其後分封,以國爲姓,有殷氏、北殷氏。
又,齊人言殷聲如衣。今姓有衣者,殷之胄。見《禮記》註疏。
音
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殷殷,憂也。
《詩・邶風》:憂心殷殷。
【釋文】殷,於巾切,又音隱。
音
又,《集韻》:倚謹切;《正韻》:於謹切,𡘋音隱 —— 雷發聲也。
《詩・召南》:殷其雷,在南山之陽。或从石作磤。
义
又,殷殷,盛貌。
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輷輷殷殷,若有三軍之衆。揚雄〈羽獵賦〉:殷殷軫軫。
音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於靳切,音㒚。
《莊子・外物篇》:其不殷非天之罪。
【註】殷,當也、中也。
〇【按】當與中皆去聲讀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烏閑切;《集韻》:於閑切;《韻會》:幺閑切,𡘋音黫 —— 赤黑色也。
《左傳・成二年》:左輪朱殷。
【杜註】血色久則殷。殷,音近煙。今人以赤黑爲殷色。杜甫詩「曾閃朱旗北斗殷」,白居易詩「白珠垂露凝,赤珠滴血殷」,俱讀黫。